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《易经》第三十七讲、观卦:详察万物教化民

作者: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:网络

 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《易经

  第二篇 解读《易经》六十四卦

  · 第三十七讲、观卦:详察万物教化民

  观卦正好是临卦倒过来。临卦是两根阳爻在下面,观卦是两根阳爻在上面。观卦上面是巽,代表风;下面是坤,代表地。风在地上吹,风化万物,像春风一样,感化万物。这是观的意思。“观”,本来的意思,是君主观察人民;临,是君主靠近人民。到人民那里去,要如何观察人民的生活,故临、观相连,临了之后,就要观。

  很多君主只是临幸而已,很快就离开了,跟人民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。文王讲的是君主临了之后,还要观,要深深地观,要能观察出人民的疾苦来。所以“观”是一个很重要的字。

  “观”字,在《老子·第一章》就说:“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”“观其妙”,是观道之妙,用无来观道之妙;“观其徼”, “徼”就是用,用有来观道之用。

  禅宗的憨山大师注《老子》一书中,就特别强调“观”字的重要性。后来的佛学也把“观”字看得非常重要,如“止观”,即打坐。打坐的时候,先要集中精神,精神集中之后,内在的心就产生一种智慧。这个智慧就能够观照万物。外面的物是黑暗的,这个智慧就可以照破外面的黑暗。外面是无明的,这个智慧就能照破外面的无明。这在佛学里面被称为观照。在佛学里面有三种智慧,即三种般若。一种是实相,实体;一种是观照般若,就是用智慧看破外在的一切;还有一种是文字,文字也是般若,佛的说法就是智慧照。止观,是打坐,打坐是内心产生的智慧。这是佛学的“观”。

  在文王看来,“观”也有很深的意思,有宗教的意涵。常常有同学说,《易经》没有宗教的作用,我就拿观卦来讲。我们道教的庙,称为道观,观是可以做庙来讲的。观的作用,首先,我们常常把观看成观察,好像观就是看,但观和看不同,看是用肉眼去看,观是用内心去观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中就提到了“心斋”,庄子借孔子回答弟子颜渊的话说:“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,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。虚者,心斋也。”也就是说,要用心去听,但心还是有问题,要抓住一些东西,就要用气,要“听之以气”,气是“虚而待物”的。观也是一样,要用心去观,心有时还是会有意识成见,所以要用气,观之于气,用气就是用虚。所以庄子还讲到“观化”,观宇宙的变化,宇宙的变化就是气的变化。

  有个很有趣的故事,说两个隐士在聊天,他们看着自然的变化,突然一个隐士发现,自己身上长了一个瘤,他就有点惊愕。朋友就说,我们在观宇宙的变化,你怎么还在恐惧身上长瘤。他说,不是,我不是怕身上长瘤,我们的生命是假借的,生者是虚,宇宙的一切的变化是虚的,现在我们看宇宙的变化,万物都在变化,马死了变腐朽,变成另外的东西。现在我们观宇宙的变化,变化就到了我身上,我长了一个瘤,要面临死亡。朋友说,有什么好可悲的,因为这是变化。既然要观宇宙的变化,就不要以自己的生死为念,要将自己的变化和宇宙的变化打成一片,这就是庄子讲的观化,观宇宙的变化,将自己和宇宙的变化打成一片。由此可见,“观”字,在文王之后,在老子的书里面,在庄子的书里面,在后来的佛学里面,都有很深的意思,是一种智慧功夫。

  观。盥而不荐,有孚颙若。

  观卦,两根阳爻在上面,这两根阳爻是主爻,代表主要的意思。上卦是巽,巽的象征是风,又为木,下卦是坤,为地。风吹地上,代表王道影响人民,观民之化。“盥而不荐”, “盥”是一种祭祀的步骤,在祭祀的时候要拜神,先在稻草上洒酒,再用火点燃,这就是盥。还有,要点燃这个火,主祭者一定要把手洗得干干净净,代表诚意。这是第一个步骤。火烧起来了,神迎来了,要献东西给神,这叫作“荐”,荐就是献。大的祭祀,献牛、羊、猪三牲,小的祭祀有鱼有肉,在把这些东西献给神的时候,有些人看到这些东西,心就不纯了,因为东西好吃,吸引人。前面洗手代表纯,很纯洁,而荐就不纯了。所以,观要讲“盥”,而不讲“荐”,盥代表诚意,“有孚”就是要有诚。“颙yóng”就是敬,要有诚敬;“若”就是如此。要有如此的诚和敬。所以,“观”不是要用眼睛看,而是用内在的诚去感应。

  初六。童观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
  初六位不正,不相应,所以是“童”,是开始。凡是第一爻,不是指脚跟,就是幼童。“童观”,如小孩子一样观看。“小人无咎,君子吝”,在《易经》里,小人和君子常常相对。这种相对,不是以儒家的有没有道德来区分。这里的小人,是指一般的人;君子指有德有位置的人。小人不一定是指无德之人,仅指一般的人。就一般的人来讲,他即使是“童观”,像幼童一样的看法,只不过是局部的、狭小的,对他们来讲,也还好,“无咎”。但是君子,就吝。也就是说,君子不能像小孩子那样看事物,那就太狭隘了,有羞愧。

  六二。窥观,利女贞。

  六二“窥观”,从门缝里面看出去,看的是片面的。“利女贞”,贞在阴爻是谦,这里是说利于妇人。中国古代的妇女只在家里面,不出大门,只能从门缝里看到一点外面的世界,总能看到一点,只是把人看扁了,但至少还可以看。所以,对女人来讲,还好;当然,对君子来说那是不好的。

  六三。观我生,进退。

  第三爻“观我生”,这个“我”,在第三爻的位置多半是指个人。我们每个人要来观自己的生,这个生包含了生存、生活或者是发展的前途,要知道进退。第三爻,进的话就跳出去,到第四爻了,太外在了;退的话就是在它的位置上,不是说向下降。我说过《易经》的每一爻都是如此,讲退的话最多是退到它自己的位置上,也就是守。知道进和守,能进能退,在自己的位置上可以进,可以退,或者以退为进。这里的进退,是要反观自己,了解自己在这个爻上要如何去进退。有一位学者说,整部《论语》只有两个字,就是知“进退”。所以说,进退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关键,这一爻就是在这一关键上。

  六四。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

  六四处大臣之位,靠近君主了,故“观国之光”, “国之光”就是他不看自己了。不像六三看自己,反省自己。六四的观,是为了国家。上面两根都是阳爻,阳是代表观,意思就是说,他所想的问题是为了国家,在古代也许是为了君主。“利用宾于王”,在这个位置上,他所做的是要“宾于王”, “宾”就是做君主的臣子,要顺着君主,不要喧宾夺主。六四是阴爻,九五是阳爻,他们是绝配,是非常重要的比。因为大臣谦柔,君主刚毅。大臣要以谦虚来辅助君主,“宾于王”就是要谦虚地来为君王做事情。

  九五。观我生,君子无咎。

  九五“观我生”,这和六三的“我”指每个人自己不同,九五的“我”是指君主、领导。这位领导、君主要来观自己的生,他的存在以及所有的做法,要能够像君子。“君子无咎”,就是说这个君主要像君子一样,才可无咎。

  上九。观其生,君子无咎。

  上九“观其生,君子无咎”,这和九五的爻辞相似,只有“我”和“其”的不同。九五的我是指君主的我,自己。上九的其,可以指你我他,也可以指他们,他们就是人民。到了上九,君主所观的不是自己了,而是人民的生存、人民的生活。可见,由于“我生”和“其生”的不同,这两爻的君子也不同。九五的君子是指君主要反观、修养自己,这是君主对自己的修养。上九的君子要兼善天下,为人民着想。这两个君子用在不同的位置上,意思自然不同。

  观卦讲完了,我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:

  第一爻,戒小,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看到小的部分,要看大的格局。

  第二爻,要戒偏,不要有偏见。

  第三爻,要能反省,反省自己。

  第四爻,要向上,为国为人。

  第五爻,要观自性,修养自己。

  第六爻,要观人性,兼善天下。

 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,我说过,观不是用眼睛看,而是用心观。“观”字在中国哲学里很重要,孔子在观卦的《彖传》中说:“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”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看法,这里说是观“天之神道”,不是观小问题。神也不是神仙,神和仙的结合是汉代以后的事。孔子在《系辞传》中说的神不是具体的人格化的神,而是“阴阳不测之谓神”,是超乎阴阳的,阴阳是物质的变化,超乎阴阳则谓神。“妙万物”,能够生万物,“之为神”。“神以知来”,精神可以了解自己的前途和未来,“知以藏往”,我们的知识是把过去的经验累积起来。所以,神是很理性的,简单解释就是精神。观天的精神的道,道是精神,道和精神是在一个层次的,是一种神妙的精神的作用,所以春夏秋冬四时不会差,一定是顺着这个顺序的变化,这就是“四时不忒”。“圣人以神道设教”,千万记住,这不是说圣人立了一个宗教,而是圣人以精神之道来教化。注意,孔子的教是教化。道教、佛教产生或传入之前,教都是指圣人的教化。其实,从哲学层面来讲的话,佛教也是佛的教化。不要陷入宗教中,不要掉入迷信里,它是以精神之道来建立对人民的教化。

  这就是宋代张载说的“为天地立心”。为什么要为天地立心?天地是物质的变化,圣人、哲学家们要把我们的心放到上面去,让我们了解天地是有心的。心是精神的,它建立以后,整个物质的天地就变得非常美好,而不是像科学家那样认为没有意义,只是物质的变化。这是以神道设教的非常重要的意思。孔子的话放在观卦来看,就是观天地的变化,从天地的变化里面提出一个精神的作用来建立人民的信仰。

  我们再看《象传》:“风行地上,观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”“省”是省察,方是四方,先王到四方去视察民情风俗,而建立一个正确的道来教化。这是移风易俗,改变坏的风俗,建立好的风俗,怎么样去改变?由观而来。

 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,观是用心观的,用心去观,是整体的观,不是局部的。古代文献没有用到“整体”这个词,整合和整体不同,我在前面的概论就已经强调过了。观是讲整体的观,要观察自己的整个精神,不要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,要观国之光,观德,以德为修养,观人民的性,这是观的整体性。

关键词:猴哥带你探索易经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《易经》第三十七讲、观卦:详察万物教化民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Www.GuoXueMe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国学梦 版权所有

桂ICP备202100183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