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有喜庆,不可生妒忌心;
关键词:朱子家训
这条是告诉我们,当我们见到别人有喜事、有欢喜的事,不可以生妒忌。应该怎样?生随喜心,所谓「见人之得,如己之得」。别人的喜庆,可能包括很多方面,譬如讲别人有很好的道德、人品,或者他有很好的学识才智、很难得的技能,一技之长,或者他有功名富贵、名闻利养,或者是他有美貌、有才华等等。一般来讲我们说福报,他有福报,我们应该怎样?好像自己同样有这些福报一样,为什么?这个道理很深,因为宇宙当中本来是自他一体,本来是一体,我和他是一体,我和一切众生一体,所以一切众生的福报就是我的福报。只是凡夫迷惑了这个真相,他不知道这个真理,在一体当中他自己分开,分开二,分开自他,所以才产生自私自利,对自己我的执着。而见到别人好,心里面不能生欢喜反而生妒忌。这种心理往往很多人有,见到别人有好事,心里面总是觉得放不下,好像失去什么一样,甚至还要采取行动去破坏别人的喜庆,这个造业就造得重了。要知道妒忌是心灵的肿瘤!我们有这个妒忌心,对别人未必有什么损失,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,往往因此而令自己大幅度去减损自己的福报,最后可能导致身败名裂,历史上太多这样的例子,为我们做出这些证明,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有嫉妒心。
在战国时代很有名的例子,就是庞涓和孙膑两个人的故事。庞涓是魏国人,孙膑是齐国人,两个人都跟着鬼谷子学兵法,学得都不错。当然孙膑的学识、才华超过庞涓很多,所以庞涓心里面就有妒忌心。但是庞涓这个人为人奸猾,很能够运用自己的权术,所以将自己的嫉妒心掩饰得很好,孙膑看不出来。结果两个人学成了准备出山,刚好听到魏国正在招揽贤才,庞涓就很高兴,因为魏国是他的家乡。他就对孙膑讲,师兄我先下山,如果果然在魏国能够有一官半职,我一定向魏王推荐你,你的学识、才华比我高,我们两个可以一起来做一番事业。孙膑的为人非常之善良,听见庞涓这样讲都信以为真。于是庞涓就拜别老师、拜别孙膑出山了。去到魏国之后他又很会送礼、说情,所以很快就见到魏王。
因为他确实也有一点本领,所以很快得到魏王的赏识,就被封为将军。之后庞涓率领军队和卫国、宋国开战,打了几个胜战,所以庞涓立刻成为魏国的风云人物,举国上下都对他非常之尊敬,魏王也都很宠信他。庞涓正在春风得意当中,突然间就涌起一个心病,知道论天下兵法只有一个人,就是孙膑会超过自己,如果孙膑在,自己这些名闻利养一定会失去。所以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,嫉妒心。所以他就想了一个计谋,写了封信寄回去给孙膑,告诉他,自己已经得到魏王的宠信,要履行当初的诺言,请孙膑来魏国一起辅助魏王。孙膑看了这封信非常之欢喜,知道原来自己这个师弟果然是很有义气,于是欢欢喜喜下山去投靠庞涓。去到庞涓那里,庞涓就好好招待他,但是没和他提要将他举荐给魏王的这件事情,孙膑就以为庞涓可能很忙,也不好过问,耐心等待。
结果有一天孙膑在家里的时候,忽然间屋外传来一些嘈杂声,原来一群士兵冲进屋里面,一句话都不讲就将孙膑五花大绑起来,押送到一个地方,见到一个当官模样的人对着他宣布,说孙膑你犯有私通齐国之罪,现在奉魏王之命将你的膝盖骨挖去。孙膑还没明白发生什么事情,两只脚就残废了,而且他的脸上还刺上犯罪的标志。之后孙膑就知道自己受骗,知道原来是庞涓的陷害。庞涓见到孙膑已经成为残疾人,知道他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都不可能和他较量,于是把孙膑关起来。孙膑就想了一条妙计,装疯,天天都疯疯癫癫的样子,当人送饭给他吃的时候,他就把饭扔得很远。有一次庞涓下来看他,见到孙膑竟然披头散发,在猪圈里拿着猪粪向自己嘴里塞,然后大口大口吃起来。宠涓看到这样的情景就知道孙膑一定是疯了,他已经无可救药了,所以对他的防备就慢慢慢慢淡了。
后来孙膑终于等到一次机会,一位齐国大使来访问魏国的国都大梁,于是他就偷偷的去拜访齐国的使者,将他自己的遭遇讲给这个使者听,而且希望齐国能够接纳他。这位使者从他的言谈当中发觉他不是普通人,很有见地,所以就决定很秘密将他运走。于是成功脱离魏国回到齐国,孙膑是齐国人,回到自己国家。当时齐国最信任的一位大将叫田忌,他就先和田忌结识,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华,就将他留在府中以上宾的礼节来招待他。
有一次,庞涓率领魏国的军队,八万大军去攻打赵国,势如破竹,就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住,这个时候赵国抵挡不住就立刻派人向齐国求救。齐王这个时候就封田忌为大将,请孙膑做为田忌的军师,要出兵去救援。孙膑就说我们不要直接去救赵国,因为魏兵很勇猛,我们没必要和他们直接交锋。我们应该怎样?我们应该派兵去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,因为他们的主力都已经出去攻打赵国,所以大梁一定空虚,我们乘虚而入。于是田忌就采纳孙膑的建议,就率领军队长驱而入,攻打魏国国都大梁。魏国国君见到齐军来犯,立刻派出报信的去通知庞涓,立刻收兵回来救援。庞涓当时刚刚攻打邯郸还没来得及收整军队,立刻调头去救自己的国都。因为长期的的劳顿,所以魏军回来差不多是精疲力尽。这个时候齐军以逸待劳,所以很容易就将魏军打得落花流水,而且还把庞涓活捉了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叫做「围魏救赵」,三十六计当中的一计。孙膑捉了庞涓之后,他很大量,只是给他一次教训,希望他能够改过,将他放了。
之后又一次战役,又是魏国出兵去攻打韩国,齐国的军队也都出兵去救援。孙膑又建议和上次一样先打魏国,结果魏国军队知道自己国都受困,立刻回头来救援。孙膑就建议田忌将军说,魏国的军队一向都非常勇猛,而且这次要和我们决一死战,我们首先瓦解他的心理,诱使他们上当。于是就建议减灶的方法,怎样呢?就是齐国的军队他们先避开魏国的主力,魏国军队前进他们后退。走了之后他们将十万人的饭灶,地上的灶台,第二天减为五万人的灶台,第三天减成三万人的灶台。其实是什么?造一个幻相使到庞涓以为齐国军队很胆小,第一天十万,第二天已经走了只剩五万,第三天走了只剩三万。庞涓果然上当,很高兴,他说齐军原来都是胆小鬼。于是怎样?就留下步兵和一些笨重的物资,自己亲自率领轻骑,轻装上阵去追赶齐军。结果来到一个地方叫做马陵道,那时天色已晚,地方非常之险要,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,两边都是山。结果走着走着,庞涓发现前面小路竟然被树木挡住了,其中有棵大树上面还写着字,拿着火把去一看,竟然看见字写着「庞涓死在此地」。这个时候庞涓知道上当,这个时候已经迟了,突然间听见一声令下,万箭齐发,魏军的军队在小路上面死伤无数。到最后庞涓知道没办法救了,只好自刎而死。庞涓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结果?我们知道原因就在这里,妒忌这是最大的烦恼,使到自己身败名裂,所以这些历史上的故事都是引以为鉴。
宋朝有一位大夫叫做蒋瑗,他有十个儿子,结果没一个是好的,一个是驼背,一个跛脚,一个是四肢萎缩,一个是双脚残废,一个是疯颠,一个是愚痴,一个是聋子,一个是瞎子,一个是哑巴,一个竟然还死在监狱里面。他自己非常之痛苦,他说我平生做了什么坏事竟然有这样的果报?他的一个朋友叫做公明子皋就问他,你自己反省一下你究竟发生什么事,你的心态如何?蒋瑗说我只不过是嫉妒别人,对别人有嫉妒心,别人比我好我就会嫉妒他,自己不欢喜。如果是听到别人有恶事、有不幸,我自己反而觉得很欢喜、很高兴。别人得到好处好像自己失去一样,别人失去好处好像自己得到好处一样。子皋听见蒋瑗这番话,非常之感叹对他讲,你的心术竟然这样坏,我相信你将会有灭门之灾,可能你的恶报不止这么简单。
蒋瑗听完他的话之后觉得非常恐惧、不安,子皋见他有悔改的意思就对他说,上天虽然很高远,但是对于世间的一切都能够洞察得明明白白,如果你能够痛改前非,一定会回转天意,使你能够转祸为福,你现在努力改还来得及。蒋瑗于是从此就忏悔自己心底的罪恶,非常之谨慎,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能够注意,痛改前非,结果没过几年的时间,他这些不正常的儿子,他们的病一个一个都好了。
这正是应了《太上感应篇》里面的一句话,「心起于恶,恶虽未为,而凶神已随之」,我们虽然起了一个恶念没去做,都有那些凶神恶煞来使到我们有灾殃。善心一起,「心起于善,善虽未为,而吉神已随之」,那些吉祥的神灵见到我们起的心念是好的、是为人的、是仁慈的、是厚道的,他们一定会加福给我们,一定要护佑我们。所以祸和福怎么是神灵在主宰?完全都是我们自己的心,所谓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招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」。祸福之门在哪里?就在我们心念起动的地方。这个念头一起,是善就注定有福;这个念头一起,是恶的、是损人利己的、是贪瞋痴慢就注定有祸,这个因果的报应丝毫都没差错。所以想转祸为福、转危为安,化灾殃为吉祥,一定要自己心去转。